新媒体时代的广告,真的做到无孔不入

10几年以前,我们吐槽“广告中插播电视剧”,与此同时我们依然脱口而出“送礼就送xxx”;而如今,我们在各种app中滑一屏就看到一个广告推送,也还是让“大噶好,我四渣渣辉”火遍了整个网络。

正如朋友圈广告惊天出世时伴随的那句话:“广告,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”。

信息流让广告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

新媒体时代,信息流广告发展迅猛,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信息流的广告形式。尽管新媒体推广的形式多种多样,但信息流广告仍是最贴近广告属性的形式。

信息流广告是营销模式的创新,它结合了传统广告的模式和新媒体广告的技术,通过优质媒体,主动向潜在用户提供易于接受的营销信息,更符合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。由于信息流广告的原生特性,让它与投放平台的内容混排,拥有更多的曝光机会,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。

你没有办法知道周董的“你是我的优乐美啊!”是否让这款奶茶比香飘飘多绕地球几圈,但你可以知道某条信息流广告给你带来多少销量或是获客。

所以,“这条广告效果如何?”是广告主们最经常问,也是最关心的问题。如何让一条信息流广告做到效果很好,也成为在投放信息流广告之前就要考虑的。

“让效果达到最好”,看起来简单,操作起来却极为复杂且艰难,这也是让跟风投放各大平台信息流广告的广告主们最为头疼的问题。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,就是投放信息流广告时,吃一粒止疼片,头就不会这么疼了。

而这粒“止疼片”总结起来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“找对人,说对话”。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

但有对的人的地方才叫市场

投放广告前,大家其实都是懵逼三联:

➀我是谁?

➁我在哪儿?

➂我要干什么?

这就是我们在 “找对人”这个环节,需要思考的问题:

➀我的目标人群是谁?

➁我的目标人群在哪?

➂如何找到我的目标用户?

这些问题解决了,才能真正做到“剑之所指,即是我心所向”。这就是所谓「广告定向」。

一个成熟的产品或者品牌,经过了多年的经营和积累,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市场在哪里,自己的目标人群是怎样的一个群体。

但对于一个新产品或品牌来说,搞清自己的目标人群,不仅是投放信息流广告时首先解决的问题,也是整个推广过程需要首先解决的。关于目标人群分析,你可以试着回答以下问题:

● 我的产品(服务)解决的是用户哪方面的痛点?

● 什么样的用户会有这方面的痛点?

● 这样的用户有什么样的特点?(越具体越好)

● 他们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关注我们的产品(服务)?

● 他们在什么时候最需要我们的产品(服务)?

● 他们选择类似产品(服务)时,最看重什么?

● 用什么样的角色发声更容易让他们关注和接受?

要回答以上问题,就要采取一些方法,对我们的目标人群进行分析调研。

1.调查问卷:调研的方法有很多种,比较常见的是使用问卷调查。目前市场上比较好的比如问卷星、乐调查、调查派、问卷网等,有比较大的且有类型划分的人群基础,并且问卷回收后还有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。

2.第三方搜索指数:另外我们还可以直接借助第三方工具,如百度指数、微博指数这样的网站工具,通过关键词的搜索,进行人群洞察。比如输入“旅游”,就会出现相关的人群数据。

3.采访:除了问卷调查和借助第三方数据这种针对大范围人群的调研,还可以针对小部分人群通过采访的形式,比较直接的对人群进行调研。通过定量调研和定性调研的结合,去对目标用户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。

在进行了目标人群分析之后,会有一个大概的人群画像,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、颗粒化、细腻化。当然在实践中你也有可能会发现,对你的产品(服务)感兴趣的,可能不是你之前“想象”的某类人群,而是你没有想到的另一类人群。

并且市场变化速度非常的快,目标人群的特点也会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而改变。依照一些运营的实际经验,可能你的目标用户群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。

尤其是当一个高热度新兴产品出来的时候,比如你在微博的目标受众,近期有可能已经全部转移抖音了。所以对于目标人群的把控,你需要永远保持警觉和关注度,跟上他们的脚步。

对于刚刚进行信息流广告投放的广告主来说,不要急于求成,一步达到最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。留出一部分试错成本,通过投放效果对比,将之前得到的人群画像不断的证实和完善,也正是所谓“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”。

你的目标人群,深藏在不同的平台的不同角落。因为不同平台的内容和类型区别,天然就帮我们划分了部分人群。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定最适合的平台进行投放。

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可以投放信息流广告,目前投放量比较多,热度比较高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
●新闻资讯类:今日头条、一点咨询、智汇推(腾讯信息客户端、天天快报)、新浪扶翼(新浪新闻客户端)、搜狐汇算(搜狐新闻客户端)、网易新闻客户端等;

● 社交媒体类:微博粉丝通/粉丝头条、广点通(QQ,QQ空间,微信)、陌陌、贴吧等;

●问答平台类:知乎等

●视频门户类:爱奇艺、腾讯视频、乐视、优酷等;

●浏览器类:UC浏览器、百度浏览器、搜狗浏览器等;

●短视频类:抖音、快手、西瓜视频、火山小视频等;

还有一些工具类和音频类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大家可以看下二月份各大平台的人群数据。

不同类型的平台,主要用户的属性也不一样。

这其中新闻资讯类的信息流广告是最先推出的,社交媒体类后来者居上,因为广大的用户基础受到了很多广告主的青睐。而短视频类的产品最近热度非常高,用户增长率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,各广告主争相尝试在这些平台做信息流广告。

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并不是热度高,用户多的平台就必须要去尝试,而是要根据: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否是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用户,这个平台是否可以明确划分出你需要的群体等标准去判定。对于新风口和新兴产品,在不考虑这些标准的情况下,如果你愿意挪一部分预算去尝试,当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。对于相对成熟的渠道,怎么判断该渠道是否合适呢?你可以观察在该流量平台做投放的广告主类型,也可以去看看你的同类产品在各个平台的推广情况,是否持续性投放,投放量级有多大,通过这些数据,结合自身产品特点来判断该平台是否合适,合适的话,再研究投放素材要从哪里切入。当然,仅凭个人的力量去APP刷广告,研究一个广告平台或广告主的难度比较大。这里有一些工具可以使用。我自用的工具AppGrowing,可以查看各流量平台在投广告,也可以追踪同行的投放情况,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。

App Growing_专业的移动营销数据分析平台_专注广告创意搜索与情报追踪appgrowing.cn/?utm_source=zhihu